
清乾隆 御制寿山芙蓉石苍龙教子钮「古稀天子之宝」宝玺 成交价¥28场内配资平台,750,000
一、七旬万寿的纪念:乾隆与 “古稀天子” 的自我书写
玺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,清代帝后玺印遗存丰富,为研究封建王朝政治文化提供了关键窗口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 年),乾隆帝在《八徵耄念之宝记》中提及,自己七十岁时取唐代诗人杜甫 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 的诗意,镌刻 “古稀天子之宝”,并配副章 “犹日孜孜”,以此表达 “不敢懈怠朝政” 的初心。
为庆祝七旬万寿,乾隆帝制作了一系列 “古稀天子之宝” 玺印。据《清代帝后宝玺印谱》记载,此类宝玺共 23 方,其中 17 方为 “古稀天子之宝”,6 方为 “古希天子之宝”,本次拍品便是其中之一。它不只是帝王寿庆的纪念物,更是乾隆对自身 “千古英明君主” 定位的艺术化表达 —— 在他看来,夏、商、周三代之后年逾七十的帝王虽有汉武帝、元世祖等,但或 “不足为后世效仿”,或 “仍有遗憾”,唯有自己既登古稀之年,又开创盛世局面,堪称 “古来稀有”。
展开剩余76%“苍龙教子”
二、寿山芙蓉石与苍龙教子钮:工艺里的权力意象
这方宝玺选用温润的寿山芙蓉石为材质,章料呈微黄色,略带红花纹理,质地细腻莹润。印钮雕琢云龙纹,呈现 “苍龙教子” 的经典主题:主龙蟠伏于云端,龙头正对印文正面,龙睛刻画得威猛而深邃;从印钮顶面俯瞰,主龙居于西北 “乾” 卦之位(坐北朝南,隐喻乾隆自身),四爪小龙则居于东南角落,仰头向西迎合主龙。
这种设计暗藏深意:皇十五子永琰(未来的嘉庆帝)已在乾隆三十八年被秘密立储,印钮上的 “东南小龙” 正是他的象征。从侧面观察,印钮呈现 “西北高、东南低” 的态势,仿若中国地形的缩影,主龙龙头昂然仰起、仰望苍天,呼应着乾隆晚年常提及的 “仰仗上天眷顾”;主龙周围祥云厚重如西域昆仑圣山,小龙则伏于东南、旁绕轻薄云气,既象征 “王朝开创于西北,守成于东南” 的格局,也暗合乾隆 “西师安定边疆、南巡体察民生” 的两大功业。与常见的乾隆晚期程式化玉制双龙钮玺相比,这件寿山印钮的设计耗费心血,存世极为罕见。
寿山芙蓉石为材质
三、组玺与钤用:印文里的为政初心
此 “古稀天子之宝” 与引首玺 “宁寿宫”、副宝 “犹日孜孜” 原为一套组玺。乾隆帝以 “犹日孜孜” 作为副章,源于他在《古稀说》中的自白:即便已登古稀,在归政(退位)之前,仍要 “回应上天庇佑而勉励自身”,以 “始终谨慎不懈的志向” 勤政爱民。
在使用场景上,这方宝玺多钤盖于乾隆御笔书法作品。例如乾隆五十年的御笔《哀明陵三十韵》,引首 “永言垂鉴” 四字上方,便钤盖了此玺 —— 诗中乾隆评点明朝兴亡,希望大清子孙 “永远铭记历史教训”,足见他借印文传递治国理念;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、位于太上皇宫宁寿宫中路颐和轩后层殿内西间北风窗上的 “清乾隆归政图于此息休” 贴落,也钤有此宝与 “犹日孜孜”,该匾额书于乾隆五十三年(1788 年),见证着他 “归政后在宁寿宫安享晚年,归政前不敢放松勤勉” 的践行。
四、收藏价值:著录清晰,见证盛世收藏热
这方宝玺传承有序,来自 “重要亚洲私人收藏”,更有着清晰的著录与展览履历:它被收录于《故宫博物院藏・清代帝后玺印谱》,还入选保利艺术研究院编著的《弘历的世界》;2021 年,它亮相 “弘历的世界 —— 乾隆御制诗文稿、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”,从宫廷典藏到公共展览,让更多人得以近距离感受其魅力。
2021 年 6 月 7 日,在北京保利 2021 春季拍卖会 “禹贡 Ⅰ— 乾隆御制缂丝兰亭图帖与古稀天子的天朝盛世” 专场中,此宝以估价 22,000,000—32,000,000 元人民币上拍,最终成交价达 28,750,000 元人民币。高额成交不仅反映出市场对乾隆宫廷玺印的追捧,更印证了它作为 “盛世象征” 与 “艺术珍品” 的双重价值 —— 在方寸印石之间,藏着乾隆帝的政治理想、艺术审美,更藏着康乾盛世的文化余韵。
(本文内容源自权威文物资料,不涉及任何商业交易信息。交流艺术品,欢迎私信联系。)
发布于:广东省天元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